最佳劳动文章

发布者:文法系发布时间:2021-11-09浏览次数:10AAA

丰收之乐

法学1951牛晓娜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五月的天,让人不经意间有了些许夏日的朦胧之感。孩子们都在为五一劳动节的假期欢呼雀跃,等待下课铃声响起,第一个冲出教室。房屋前的杏子早已黄里透红,摘颗往衣服上擦了擦,顺势塞进嘴里,软糯香甜,沁人心脾。田里的麦子也早已没过膝盖,一场雨后的麦花竞相开放,细细碎碎的白在浓绿的麦穗上攀附着,再过半个多月就是一颗颗饱满的麦粒儿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六月初的池塘里似乎来了一户新人家,在太阳升起的那刻,它鼓动着突出的双眼,翘着翅膀,双足停在荷面,一动不动,好似在学修仙剧里的道人吸取日月精华,等待成仙之日的到来,颇有神韵。三三两两的荷叶才刚刚露出一点花角儿,它们就迫不及待立于其上,这是在宣誓主权吗?翻翻墙上的旧历,已过芒种,离农忙的日子又近了些。

“飞飞布谷鸟,蔼蔼桑树烟”在农家生活的日子里,某个早起的清晨你都会听到枝头“布谷布谷”的叫声,像极了妈妈在喊赖床的你。听姥姥说,布谷鸟是来报喜讯的,告诉我们收谷子的时节到了。是的,一台台联合收割机驶进了麦田,锋利的齿轮翻卷着麦穗,留下身后一片麦茬,连续一周,整个村子都被隆隆声笼罩着,时不时惊起一群栖息的飞鸟,惹得它们扑打翅膀,另寻去处。我喜欢晒麦谷。刚打好的麦子不能在屋子里堆放太久,要在隔天进行晾晒,不然容易发霉。这天晚上我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等着七点两刻的天气预报。呀,晴天,姥儿,咱明早晒麦子去!

次日的天总是不会辜负你的期望,太阳火辣辣的。院内院外全被铺上了塑料布,晒麦子喽!我有自己的晒谷工具——小簸箕一个、小箩筐一只,都是姥姥为我准备的。就这么一筐筐地将屋内堆积的新麦子拎到了院内院外,又用竹耙子将它们慢慢摊开,脚丫子也跟着挪动,沉浸在麦香之中。黄麦粒中夹杂着不少的青粒儿,抓起一把,捡出青粒放入口中,嚼一嚼,新鲜的麦汁爆入口腔,直击心田,酣甜的清香留于齿间,久久不能散去。若你来到我的村庄做客,千万“莫嗔焙茶烟暗”,却可“喜晒谷天晴”,和我们一起享农家人之乐,品农作之欢,岂不乐哉?

“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从小到大,屋前屋后以及田地里的桑树被我数了上百遍,不多不少,一共十三棵。每每麦熟之时,又红又黑又大的桑葚成了我们这些村里人的“竞争品”。一方面,桑葚晒干可以卖钱贴补家用;另一方面,可以当水果吃,解一时之馋,但要切记不可多吃,因为真的会流鼻血。我在家早就准备了根又粗又长的竹子,拿着它往桑树下一站,双手抱住找好姿势,两眼瞄准,就这么朝着桑葚密集的地方挥上一挥,“哗啦啦”不一会儿地面上就铺满了厚厚的一层桑果,拿起自己的小盆,将其拾入盆中。实不相瞒,这是个技术活儿,手速一定要快,谁知道一不小心会被哪个“眼红”的人盯上,抢自己的劳动成果?大约二十分钟,我就拾了满满一平筐的桑葚,成就感满满。唯一不足的一点就是桑果的汁液太过顽强,能把双手染得黑黑紫紫的,打过几遍香皂还是“色彩”满满,至少要一周的时间才能褪去。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农家晚饭后的时光最是悠闲,到田埂上走走,吹吹凉风;到邻家坐坐,唠唠家常;甚至是搬个凳子到庭院中休息休息,无不透露着满足。月亮慢慢爬上了枝头,光辉打在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伴着蝉鸣的起伏,一起歌唱丰收之乐,令人陶醉其中!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八月的桂花已黄满枝,是个打桂花的好时节。院中的桂树长了十年了,从最初的“光杆”变成了如今的枝繁叶茂,满荡荡的黄花,散发出腻人的清香。我已等不及了,拿起小竹竿,往桂树上轻轻一敲,飘飘然的小黄花就落了满地,还有头上、肩上,只要是能立足的地儿,都被它们站了脚儿。将塑料布上的桂花小心地收拢起来,再拿来筛子筛上一筛,将叶子、杂梗过滤掉,剩下的新鲜桂花就可以用来打桂花糕和晒桂花茶了。姥姥做的桂花糕可香了,我在旁边也学了几招:和糯米粉,加白砂糖,加桂花,切块,上锅蒸……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随着一股热气散去,看着盘中剔透的桂花糕,我的口水咽了又咽,悄悄拿了一块塞入口中,软软糯糯,甚是好吃!入梦,也是满满的桂花香,口水湿了枕头。

九月是个播种的季节。我和姥姥拎着自家的蒜头和工具来到了菜园,今天就一件事——种蒜头。先用锄头将土挖出一道道垄,然后按照一定的间隔将蒜头一个个栽在垄沟里,再将垄上的土推进垄沟,最后浇上水,整个“工程”才算结束。虽说不难,但做起来还是有点儿费力,毕竟是体力活。明天就是种小白菜,后天种小葱,大后天种油菜……待来年春天到来时,又是一派生机勃勃的菜园之景!

在家学习的日子即将结束,趁着有些空闲,备上一些萝卜丝、小白菜,和上一小盆面,蒸上一锅咸馍卷,再配上一碗红薯粥,外加一道丝瓜炒蛋,叫上姥姥一起围坐在小桌旁,慢慢品尝劳作的成果,让饭菜香肆意飘窜,盈满堂屋。饭后搬个凳子和姥姥坐在屋前,聊聊现在,叙叙从前,无不快哉?只期归校之日,我能将杏子的香甜、布谷的鸣叫、麦场的欢乐、桑葚的色彩、蝉鸣的悠闲以及桂花的清香……统统装进我的背包,夜晚伴着它们入眠。更愿来年丰收更旺,欢乐再多一倍!


我的父亲

法学1952 段雨彤

 一个人,一辆车,踩着油门,半辈子。这是我的父亲。

 我还在睡梦中,父亲已经手握方向盘,开始了一天的奔波。

 我的父亲是一名货车司机,一名普通劳动者。从我记事起,父亲就一直跟“车”打交道。小到面包车,大到十四米长的货车,都不在话下。山东到广东将近三千公里,这是父亲最长的奔波距离。在长达三十多小时的驾驶中,累了就在车上休息,饿了就在服务区简单吃点,有时候半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回到家的父亲尽显疲惫,却还故作轻松,嘴上说着没事。我望着坐在沙发上的父亲,再多的言语都显得苍白,只能疼在心里。不知不觉,父亲已经保护了我二十年。这二十年,所有的风雨都绕过我,统统向父亲倾斜。在某一刻,我突然发现这棵参天大树有些老了,也就在那一刻,我读懂了父亲。

 我读懂了父亲的“真”。这份“真”,是对工作的认真,也是对生活的认真。再简单再普通的工作也要尽心尽力去做,要对得起别人的信任,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是父亲始终遵守并且严格执行的工作信条。只要与人约好,父亲一定提前到达工作地点,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父亲常说,做人做事都要凭良心。我将父亲教我的道理记在心里,不敢忘,也不能忘。父亲犹如一棵参天大树,用笔直的躯干告诉小树该如何成长。活在世上,每个人肩上都扛着一个包袱。父亲已经扛着他的包袱走了半辈子,我无法度量他肩上的重量。但我知道,父亲的倔强都写在他微皱的眉头里和渐多的白发上。父亲没别的爱好,却爱喝茶。绿茶、红茶、黑茶、白茶家里都有,泡茶煮茶的工具也样样不缺。茶水清透醇香,温润了疲惫的心,也荡涤了生活的尘埃。父亲就守着这份“真”,永远踏实地走在路上。

 我读懂了父亲的“善”。行善意之举已成父亲的习惯。善意不是逢场作戏,而是来自心底的对善的坚守。和父亲一起散步,前面有位老奶奶提着一大袋苹果蹒跚的走着,父亲二话没说就上前接过苹果。得知老人住在不远处的小区之后,父亲便将苹果送到了老人家门口。工作的时候,父亲只要将货物按时送达就已经完成任务了,但是父亲每次都会帮装卸工人一起搬运货物。父亲觉得装卸工人也很辛苦,搭把手会让他们更轻松一些。有一次父亲下车买水,那是在广东的一个县城里。买水的时候,父亲发现旁边有位老人一直指着饮料,嘴里含糊不清的说着什么。虽然语言不通,但父亲明白了这位老人想喝饮料,但是没钱,所以父亲很自然的付了钱并将饮料递到老人的手里。父亲的世界一定是暖色调的,明亮通透。那份“善”就像一束光,也照亮了我的世界。因为善良,所以坦荡,所以无所畏惧。

 我读懂了父亲的“美”。父亲喜爱花草,空闲的时候就蹲在花前修修剪剪,时不时的仔细端详,如同修剪着人生的纷纷扰扰。父亲在大西北当过兵,是空军地勤。那段峥嵘岁月经常听他提起,我意识到父亲也曾鲜衣怒马。那时的父亲一身戎装,行驶在戈壁滩上,见证着导弹的发射。时间将父亲的壮美永远定格在岁月中,也定格在磅礴的戈壁滩上。时间抚平了父亲的意气风发,却带来了岁月静好。这何尝不是一种美呢,一种安静而又安稳的美。上了年纪,父亲愈发喜欢王阳明,家里有好几本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关于王阳明的书。我翻开书,发现扉页上写着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父亲的笔迹。先人的话应该给了父亲很多力量吧,让父亲更达观通透,宽以处世,厚以待人,一步步的丈量着生活之美、人生之美。

 这是我的父亲,一名普通劳动者,也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的父亲很平凡,做着平凡的事,过着平凡的人生。我的父亲很伟大,身体力行为我架构起正确的三观,即使伤痕累累也为我的世界守护安宁。


周围的人

英语1951王赵颖

因为大学生延迟返校,高中正常开学。于是借着这个机会,几人行回到了高中校园,我也因此寻访了几位平凡而伟大的人。

伟大出于平凡,平凡蕴藏精彩。我们享受着的美好校园生活,隐藏着他们每一个人的辛苦付出、努力和汗水。他们或许并不张扬,或许并不出众,但却尽心尽力地坚守好自己的岗位,不负初心,不忘使命。谨以此稿致敬那些为我们默默付出着的人,致敬他们和她们的平凡与伟大。

巡逻保安:平凡生活里的“小确幸”

人们的目光总是追逐着夺目的光跌宕的事伟大的人,然而,“哪怕是世界的微尘,太阳一出来,也是有歌有舞的。”王安忆如是说。这是保安大叔来到守护校园第5个年头,他与形形色色的学子擦肩,用眼睛记录校园里无数个光影片段。在这里的生活平凡而忙碌,巡逻保安感知着校园里的“小确幸”。

“每天工作10个小时也挺不错。”校园巡逻的工作琐碎而辛苦,每日十个小时的工作时长最终不过化作保安大叔嘴里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看到我们讶异的样子,保安大叔笑出一脸褶子,乐呵呵的:“现在工作还挺不错,我就是服务师生嘛。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疫情期间,为了保证校园师生安全,保安大叔的工作量更大更辛苦,对此,大叔却不以为意:“人生总是这样的,酸甜苦辣全都有。多干点没事。”

食堂后厨师傅:在奉献中创造

人的悠长岁月因劳动而充实,因劳动而伟大,在我们身边,便常常有着朴素动人的劳动者们,他们默默无闻,在不起眼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炎炎夏日,临近中午,我们走进食堂,走访了校园里的典型劳动者后厨师傅,领略了校园里平凡劳动者的风采。

清晨四点,在广大师生沉浸在安详的睡梦中时,平常熙熙攘攘的食堂,已经有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忙碌身影。他们肩负着全校师生舌尖上安全与享受的重担,在大清早,便紧张的忙碌着,而这其中,便时常有郝师傅的身影。郝师傅,今年已经45岁了,中等个子,结实的身材,皮肤黝黑,俨然一个朴实无华的劳动者形象。我们见到他是周五下午四点,听我们说明来意后,正准备晚班的他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郝师傅的岗位是后厨,这是食堂的核心,无数道美味健康的菜肴,经过他的岗位,化为了广大的师生的身体上的营养和舌尖上的幸福。“我大概14年入职的吧,现在7年了……”郝师傅说到这里,亲切的笑了,毫无疑问,作为一名劳动者,他对自己的劳动经历和本领充满了自豪和热爱。郝师傅每天工作八个小时,时间不长,但强度较大,有时候上早班,凌晨4点多便需要展开工作。郝师傅说,他选择了这个工作,出于工作稳定,而我们问他对未来的打算时,他似乎满意于当前的工作,没有其他的想法,如果不出意外,他似乎将继续在这个岗位上,服务着一届又一届学生……

采访结束后,郝师傅便步入了后厨,在又一天的煎炒烹饪中,继续书写着自己默默无闻的劳动人生。

宿管阿姨:劳动在一个鲜活的年轻世界里

我们有时忽略了,在校园中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们,在我们的校园生活里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那些和我们可能很久都未必说过一次话的、到毕业都未曾眼熟过的宿管阿姨、物业管理人员们,和我们又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采访了一位宿管阿姨,了解到她们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她们喜爱着这群青春活力的高中生,她们的眼神中饱含亮光,她们享受并努力着。

“在我眼里都是孩子。”在致远楼下,几位宿管正在一边谈天说地一边完成着垃圾分类的日常工作,周围人来人往,少有人会停驻下来。但有限的时间似乎是以一种比较柔和的方式对待阿姨们,让她们和来去匆忙的学生们相比,稍显“慢节奏”。

林丽阿姨站在一旁和其他阿姨们寒暄。她是致远楼的宿管之一,算是同学们眼中少见的“熟脸”。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她首先有些面露难色,让我们不要问太难的问题,但随着短暂的交流后,她的状态也稍微松弛了,表现也像平时和其他学生对话一样自然。“我是在2014年入职的,在我们学校已经工作7年了。”林丽阿姨这么和我们说。林丽阿姨在宿舍楼工作的这些年里,工作内容大多是打扫清洁、巡查宿舍等日常工作。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我问林丽阿姨有没有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学生或经历。她的话匣子像是突然打开了一般,“有!有几个学生,和我沟通得挺好的,她们有什么事,也会来找我帮忙。”林丽阿姨的声音中有复杂的情绪,似是欣慰,又有祝福。当问到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为她带来了什么收获时,林丽阿姨的眼眸泛光,表情更加轻松愉悦:“心情很好,每天看到新生老生很开心。”而对于问到她认为这份工作的意义时,她的回答是:“意义就是,为你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服务吧。”

其实在诺大的校园里,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守护者,他们做着最平凡的工作,却又是这个校园中不可或缺的成员。在我们安全舒适的校园生活背后,有这样一群默默付出的人们。是他们每天为我们测量体温,打扫校园卫生;是他们为我们准备供暖,提供三餐。正是有着无数这样默默付出与奉献的人,才让我们的校园生活如此安心,安全,安逸。感谢这些身处基层,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们,因为你们,校园才能够如此多彩!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