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师在纪念馆前合影
为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院思政课教师围绕“用铁军精神引领青少年成长”这一专题,积极开展相关调研工作。5月31日上午,文法系青年思政课教师黄徐箐等一行人前往“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参观调研,深入了解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史。
“新四军苏南抗日斗争历史陈列馆”共分“抗击日寇八省健儿汇铁流”、“挺进江南开辟苏南根据地”、“战略展开挥戈东进再北上”、“重创日伪建设苏南根据地”、“收复失地苏南军民迎胜利”等5个部分。整个陈列史料翔实,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光辉历史,生动地再现了新四军和苏南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风貌。
1938年夏,粟裕、陈毅、张鼎丞等先后率新四军先遣支队和第一、第二支队到达茅山地区,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并以茅山为基地东进、北上,开辟苏南东路和苏北扬泰地区。从此,茅山抗日根据地成为新四军东进、北上、南下的前进基地和战略通道。皖南事变后,抗日斗争形势严峻,茅山抗日根据地历经艰苦坚持、巩固建设和数度向外扩展阶段直至抗战胜利。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华中敌后最早创建的根据地之一,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此次红色革命基地考察学习活动,让思政教师重温了抗战历史,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史教育,强化了党员意识,更加坚定了继承革命传统的决心。新时代,我们仍然要“弘扬和传承铁军精神”,在面临新的挑战时要发挥团结作战精神,互相帮助,不怕吃苦,共同前进。
(供稿人:黄徐箐)